速录教育奠基人——费觉敏(三)
作者:先锋速记 来源:速友 添加时间:2012-04-15 10:28:29
最后一部分:
费觉敏:速录机略打标志码的设计有利于记忆。比如,选择同音字词的键位是左手按“XNE”,右手打数字。那左手这个XNE”是怎么来的呢?E”是“选择”的择的韵码,“XN”是空码,用XNE组合表示同音字词选择码,容易记忆。
再如:多音略码的打法,先打前两个字的音,然后左手打最后一个字的音,右手并击“XO”。其中,这个“X”是省略的意思,三音略码、四音略码都用“X”。“O”是“多”的韵码,可以理解为多音节的意思。这也是遵循了便于记忆的原则。
又如四音略码,则是运用手写速记里的“一四(首音符与末音符)的交叠”的原则。比如“自私自利”,手写速记的写法是首音符“自”与末音符“利”相交叠,而略去音符“私与“自”地速录机的四音略码也是这么打的,即:双手先并击“DZ:XDI”再并击“X:X”,表示略去“XDZ:DZ”。那为什么是“一四XX”而不是“一三XX”呢?我们经过测试发现,“一三XX”的重码太多,打出来还得选择,这就影响速度了。
还有双音略码“X”、“W”键设计。如“部分(B:W)”和不能(B:X)”,在手写速记里相应的是上附离和下附离,“部分”是上附离,“不能”是下附离,所以速录机相应地把“W”放在了键盘的上面,“X”放在键盘的下面位置。因为速录机很大一部分双音略码带“U”音的词,故用上位的都在“W”,略打。
为什么把声码放在前面,韵码放在后面呢?这是因为汉语拼音就是这样的规律,声母在前,韵母在后。还有很多根据双手灵活度进行设计的键位码,比如“DGI”,左手击句号,右手击是逗号,为什么呢?比如文章中用逗号的频率比用句号的频率高,而且人的右手一般比左手灵活,所以就把逗号放在了右手上。
还有现在你们常用的回车键“XBW”“W”键在上,“XB”键在下,三个键组合在一起的形状,跟普通键盘上的回车键非常相似。
另外,有一些执法是根据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来规定的。比如打“夫妇”的时候,用第三个骨节击打,因为这个学生的手指非常粗大,一只手差不多可以占据多半个速录机。所以,我们规定以后不许“跪着打”,就是从这儿来的。
编者:十多年后,速录学子几乎遍布了中国所有省份,他们不知道,这简单的编码背后藏着这么多秘密,正是这些秘密让学生们学起来更加轻松,这来自于唐老七十多年的速记精华,也得益于唐老的智慧和实践。
教学有方不辱使命
费觉敏:一开始没有速录机模型的时候,就给学员在纸板上画键位,让学员盲打。那根本看不出来打的对还是不对,只是看执法。后来出了铁壳的模型,可以在电脑上打出键位码了,但是也不能显示字。最可怕就是考试。学生打的都是键位码,那个时候没有评卷系统,全靠人工校对、判分、费好大劲了。那时也没有录音系统,一天到晚读报纸,嗓子都是哑的。实验班有十来个人,学生们都挺努力,老师要求也很严格,终于第一届实验班算是成功了。
费觉敏:我谈点教学的体会。首先,教手写速记也好,教速录机也好,教和学应该尽心尽力,有责任心。如果说能够有责任感,尽最大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成就。怎么样做到尽心尽力,对教师来讲应当是“身教重于言教”。教师首先要严重自己严,以身作则,不迟到不早退。这一点我做到了,除了一次是病了,高血压。我每天都骑自行车去上班,提前半个小时到学校。要精心备课,写好教案,教学目的、重点难点、课时安排、用哪一种教学方法、教学步骤都要写清楚,还要安排作业。
费觉敏:其次是要尽量多练,循序渐进,讲的时候要举一反三,掌握好课堂活动,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比如“爱”,我考学生码位,正确的应该是“IO”,有学生记不住,我说谁能够编个有意思的助记词语?有个同学说“爱一窝”,我家养的小鸡我都爱。我觉得这个不错,就让学生们这么记。还有“昂”,这个怎么记?一个学一说这不都是英文的“NO”吗?学生们都记住了。
费觉敏:体会二是“人生有涯,知识无涯”,要不断学习,自我学习,向能者学,向学生学,以不断自己的新知识和才能,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。我一开始连 叫键位码都不知道,还有计算机,什么叫回车我也不知道。当时晓军电脑公司雷总说:“费老师,你的语文很好,如果会电脑就更好了。”这句话对我是鞭策,也是鼓励,我说非要学会了不可。慢慢的吧,现在全都学会了,就是速度慢,手不听使唤了。
编者:七十岁的费老开始承担速录机编码校对,略码设计、教材编纂、速录教学等重要任务,一干就是五年,这五年,费老像一个精力充沛的年轻人,与亚伟速录一起经历了创业之初的艰难和不易。对待他心爱的教育工作,费老甚至比年轻人更加一丝不苟。兢兢业业,他融合自己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,以一颗炙热的心烘烤出中国速录教育的第一本教材——《亚伟中文速录机培训教程》,创编出第一套最基本的速录教学体制,培养出了第一批优秀的速录师和速录讲师。
编后:国家外交部的速录师王秋颖、国内资深的高级速录师王蕊、杜娟等都曾跟随费老学习。在费老的指导下,她们不仅自己成才,而且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都走上教学岗位。她们大多被派往全国各地的法院对书记员进行培训,王蕊特别对记者说:费老当时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,从来没有迟到过,不管刮风还是下雨。我们也都不敢迟到。他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,他能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个学生,但是,却不让你感觉到严肃。我们不仅从费老那里学到了教学方法,更重要的是被费老的为人师表的精神所感染。我们继承费老的不足一半,法院却对我们的教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。”
费老以智慧、实力、恒心向自己的恩师唐亚伟老先生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。1997年,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法院系统发出通知,要求各地法院在庭审记录中使用亚伟速录机,实现庭审记录计算机化。亚伟速录从这一年开始走向辉煌,费老也开始了真正的退休生活。
我想,在亚伟速录每一次取得成果之后,在什刹海东临街宅院深处的这位老人,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……
(全文完)
标签: 费觉敏
上一篇: 一位残疾人“传奇而幸福”的速记人生
下一篇:亚伟速录师随胡锦涛主席出国访问